二、先天炁和后天气有什么区别
气其实也有先天与后天的区分。
先天之炁即是人体原发性的气,故而有元气,真气的代名词,先天炁体现了先天原火推动的含义,所以,写作“炁”。从字形上看,“炁”字底下四点,表示火在下燃烧,这种“火”是生命的原动力,生命的原动力即是我们呼吸的后天之气。
所以《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》这本书中记载:采取先天炁时,须借后天气以为枢纽。
意思就是说修炼的时候必须以后天气作为根本,才能接通先天炁,这也就是由后天返回先天的途径,也是由命入性的途径。
先天一炁,又称元始祖炁,孙不二祖师早在《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注》中详解:一气者,即先天阴阳未判之气,至于分阴分阳,两仪既立,则不得名为一气。也就是说先天炁是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,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。
道自虚无生一炁,便从一气产阴阳;阴阳再合成三体,三体重生万物张。
那么什么是后天气呢?根据《乐育堂语录》记载:何谓后天气?即人口鼻呼吸的有形之气。此气包含了氧,氢,氦,二氧化碳,水蒸气,尘埃,以及空气离子等,但此气必须通过“神火”的温养才能成为内丹修炼的能源。
后天气不但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,也是运行经脉、治病强身的必备之气,是用来救护生命、强化命基、增强自身的气。
据《内经》记载,气在人体有着固摄,防御,气化,推动等作用,中医经典《本草衍义》记载:夫人之生,以气血为本,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。所以中医认为,百病皆因气逆,是气血先出的问题,之后才产生的种种疾病,气血通,则病自愈。
而人体气的来源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:
第一,我们口鼻呼吸的有形之气,也就是后天气;
第二,我们饮食所摄入的五谷精微之气。而且后天气属阳,含有动能和火能,能够推动人体内的湿气寒气等浊气,以及各种垃圾和毒素等向外排出,从而达到排浊纳清、疏通经脉的目的。
我们吸气入丹田的时候,气会顺着任脉依次经过肺、胃、肠道,到达丹田,在丹田里面气血交融,之后会顺着经脉和三焦推动血液运行,供输到五脏六腑、四肢百骸,提供身体动力,并清除经脉脏腑间的脏气浊气等。
在《老子想尔注》多次强调“身常当自生,安精神为本”的原则,还有葛洪的《抱朴子内篇》也提出了以养气血为主的系统养生之道,药王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、《存神练气铭》等都是注重内修与理论为一体,认为“气息得理,即百病不生”,“善摄养者,须知调气方焉,调气方疗万病大患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