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入声清音声母字自成调类,不带喉塞音韵尾,调长跟其他今舒声调无别,但没有单独的入声韵母。那么这个自成一类的入声调是命名为“阴入”呢,还是命名为“入声”?从古今演变的来历看,应该命名为“阴入”更合适,但没有相配的“阳入”又显得突兀。现在姑且从俗命名为“入声”,是临时的。最后怎么命名更合适,这个需要跟周围的方言比较才能确定。
2.建瓯方言的声调
建瓯方言也属于闽北地区的闽语,其声调是6类:
平声54 沙三
上声21 火虎;冷买;薯城穷
阴去33 试救;人床
阳去44 外;重;熟
阴入24 七贴
阳入42 读辣舌;绍射;上社
一看简单的例字就知道,建瓯方言的声调比政和的更复杂,怎么命名就是一个大问题。从方言古今声调的演变,以及跟大多数今方言的比较来说:今平声只包含古平声清音声母字,命名为“阴平”比“平声”合适;今上声包含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、部分古平声浊音声母字,跟山西很多方言很相似。光叫“上声”显然不合适,但又不能叫它“阴上”,最好叫着“阳平 甲上”,这里的“上”相当于其他方言的阴上调。今阴去包含古去声清音声母字、部分古平声浊音声母字,最好叫着“阳平 乙去”,这里的“去”相当于其他方言的阴去调。今阳去包含部分古去声浊音声母字、古上声浊音声母字、少数古入声浊音声母字。因为今声调阴阳去有别,勉强可以叫“阳去”。不过也只是勉强而已。今阴入都是从古清音声母入声字来的。命名不会有问题。今阳入包括古浊音声母入声字、部分古浊音声母去声字,以及部分古浊音声母上声字。现在命名为“阳入”,仅仅是这个位置空缺,也是为了跟已有的“阴入”相配,也是非常勉强的。
可见,建瓯方言声调命名的难题是由古四声的浊音声母字引起的。古全浊声母平声字分化为两类,一类跟古清音声母上声字合并,一类跟古清音声母去声字合并;古全浊声母上、去、入字也分化为两类,一类相当于其他方言的阳去,一类相当于其他方言的阳入。分化的条件不清楚。建瓯方言和政和方言一样,入声只是自成调类,并没有一般闽语里的带各类塞音尾的入声韵母标志。这就给声调的分析带来更多的不便。
从上面可以看出, 纠结建瓯方言声调的分类和命名,彻底研究古四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和分化是关键,这个需要跟周围的其他闽北地区方言作广泛的比较研究,这是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的。
3.蒲城石陂方言的声调
蒲城在福建省西北部,境内北部是吴语,南部是闽语。语保记录的石陂方言属于闽语,
其声调有6类:
阴平53 东该灯风通开天春;老;近1后;毒2白罚
阳平42 铜红;动2;六麦叶月;毒1盒
阴上21 懂古鬼九统苦讨草,买老2有
阴去33 冻怪半四痛快寸去;皮糖,门龙牛油;五;动1罪
阳去45 洞地饭树,卖路硬乱;近2;风2
入声214 谷百搭节急哭拍塔切刻
一看上面的声调表就知道, 从古今演变来看,石陂方言的声调非常复杂。今阴平主要包含古平声清音声母字,少数古入声全浊声母字,还有个别古上声、去声浊音声母字;今阳平包含古平声浊音声母部分字,古入声浊音声母部分字;今上声比较简单,包含古上声清音声母字,以及部分次浊声母字,这个符合多数闽语方言的惯例;今阴去包含古去声清音声母字,还包含古平声浊音声母部分字,以及少数古上、去声的浊音声母字;今阳去包含古去声浊音声母字,以及个别的古上声浊音声母字和古平声清音声母字;今入声包含古入声清音声母字,石陂的入声字也是自成调类,韵母不带喉塞音韵尾,也没有专用的入声韵母。
从这个古今比较可以看出, 石陂声调的分类麻烦在于古平声和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的归类。古平声浊音声母字部分今读阳平,部分今读阴去;古入声浊音声母字部分今读阴平,部分今读阳平。不过,石陂方言有一套浊音声母可以帮助确定今阳平字的调类。 今读阳平调的字不论来源于古浊平或古浊去,都只与浊声母[b d dz dʑ ɡ n m l ŋ ɦ]等相拼,例如,浮bəu42︱池di42︱祠dzu42︱集dʑi42︱骑ɡi42︱黏niŋ42︱灭mie42︱拉la42︱业ŋie42︱鞋ɦai42等。其他阴平、阴上、阴去的命名只是照顾习惯,也照顾跟其他方言的比较,严格来说都不是很理想的。今入声都来自古入声清音声母字,应该改为“阴入”。
进一步辨听石陂方言声调调值的时候,也纠结了一大阵子。
首先是阳平调的调值是什么?寄来的材料显示是中高降调[42],我怎么听寄来的录音,都是一个[55]的高平调。请第一个老师(闽北地区做方言调查)帮着听,也说是[42]调;请另一个老师(非闽语地区的方言专业)听结果跟我差不多,也说基本是高平调,但有的字调低一些(这个可能跟声母和韵母的影响有关系);请第三个老师(吴语区的方言专业)听,认为是一个曲折调,相当于[545]。最后只能当面请说石陂话的老师发音,才确认是一个高短降的调,有的字听起来尾巴略升。所以说[545]是准确的,如果把有的字略升的尾音去掉,单就石陂方言而言,说是[42]调也不能算错。
其次,石陂方言的阳去字的调值是什么?在跟石陂方言记音人核对声调调值的时候,我发现阳去调的属字里,其实有两个不同的调值,一个实际是[55]调(就是上表里所记的[45]调),包含了大部分的古去声和古上声的浊音声母字,还有另一个[35]调,包含了少数的古去声和古上声的浊音声母字(如“树洞”等字),后来核对入声的时候又发现少数古入声清音声母字也是读[35]调的(如“宿竹叔菊屋”)。如此,我们可以把读[55]调的阳去字命名为“阳去甲”,把读[35]调的阳去字命名为“阳去乙”。当然我们也可以把[35]调归入今阴入调,说古入声清音声母大多数字今读[214]调是“阴入甲”,古去声浊音声母少数字和古入声清音声母少数字合并今读[35]调是“阴入乙”。不过, 就石陂方言和闽北多数方言来说,古入声今读都没有喉塞音尾,合并入舒声是大趋势,所以今阳去调分别甲乙两类更合适。
4.平和客家方言的声调
平和位于福建省闽南地区,境内多数人说闽南话,但有一部分人说的是平和客家话。平和客家话声调有6类:
阴平33 东该灯风通开天春;买有
阳平35 铜皮糖红;门龙牛油;六福粥肉
阴上去31 懂古鬼九统苦讨草;老五;冻怪半四痛快寸去
阳上去55 洞地饭树;动罪近后;卖路硬乱
阴入23 谷百搭节急拍塔切刻
阳入53 毒白盒罚;绿局熟鹿;麦叶月
除了一些古入声字归入今阳平调外(六福粥肉),平和客家话声调好像没有问题。古上声去声清音声母字合并为一类,今命名为“阴上去”;古上声去声全浊声母字也合并为一类,今命名为“阳上去”。古次浊上声今有读“阴上去”的。最后问题出在今阴入和阳入字的分类上。平和客家话有带[-m -n -ŋ]韵尾的鼻音尾韵,都读舒声调。与之相配的是带[-p -t]韵尾的塞音尾韵,都读入声调。但没有带[-k]或[-ʔ]尾的塞音尾韵。舒入韵尾的相配是不平行的,周围闽南方言读带[-k]或[-ʔ]尾的塞音尾的字,平和客家话都读成跟舒声调韵母相配的元音韵,但声调的调值还是跟带塞音韵尾的入声调相似,只是不短不促而已。例如:百pa23︱拍pha23︱拆tsha23︱白pha53︱择tia53︱客khia23︱麦ma53︱席tshia53︱ɕia53。可是声调还是阴入和阳入。
如此一来, 阴入和阳入字里面分别出现了两类字,一类是带[-p -t]塞音尾韵入声标志的入声调,声调听起来明显短而促,另一类是读元音韵的入声调,声调听起来不短不促,跟舒声调是一样的。我最初的建议是在阴入和阳入里各分两类,阴入甲、阴入乙,阳入甲、阳入乙,甲类是短促调,乙类是非短促调。这样方便于跟其他方言的比较。孤立地看平和客家话,这种命名是合理的。可是跟周围的其他方言一比较,就有问题。
5.诏安客家话声调
诏安位于福建省闽南地区,境内多数人说闽南话,但也有一部分人说的是诏安客家话。值得注意的是,诏安客家话和平和客家话其境相互为邻。其声调有6类:
阴平22 东该灯风通开天春;买有;近
阳平53 门龙牛油铜皮糖红
阴上去31 懂古鬼九统苦讨草;冻怪半四痛快寸去;老五
阳上去45 卖路硬乱洞地饭树;动罪近文后;卖;毒白
阴入23 谷百搭节急哭拍塔切刻;六
阳入5 盒罚;叶月
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, 除了调值的差别以外,诏安客家话声调的分类跟平和客家话非常相近。塞音韵尾与入声调的搭配关系也几乎相同。但诏安只在阴入调里出现了两类,一类是带[-p -t]尾的阴入字,另一类是读元音韵的阴入字。例如:剥pɔu23︱桌tɔu23︱镯tʃu23︱百pa23︱拍pha23︱尺tsha23︱壁pia23。
开始的时候,我也建议按照平和客家话的方案处理,区分阴入甲和阴入乙。可是调查记音的老师给我看了1993年出版的《诏安县志》方言志材料,当时的方言记录还有带[-ʔ] 塞音尾一批入声韵,上述“剥桌镯百拍尺壁”等字,都是带[-ʔ]尾的。有了这个比照材料以后,我当即建议: 原来读元音韵的阴入字都加上塞音尾[-ʔ],同时说明“这是一个弱化了的喉塞音尾”。如此,诏安客家话增加了[aʔ iaʔ ɔʔ iɔʔ ɛʔ iʔ iuʔ uʔ auʔ]等九个带喉塞音的入声韵母。平和客家话的两类入声字也照这个方法处理。这样做的结果虽然增加了若干个入声韵母,但对于说明诏安和平和客家话的入声演变是更方便的。
文章节选自:张世方2019 《语言资源》(第二辑),语文出版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