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书品千字文」土中藏金,“金”的汉字与书法写法流变

金字的字体演变过程中,虽然形态发生过变化,但是基本上都是由土矿和金砂两部分组成。现在应该明白为什么金字要有那两个点了吧?金文的“金”保留的最原始的写法,整个字形比较一致,只是有的“金砂”在一侧,有的则分散两侧书写。

战国楚简中的金,金砂分散的似乎更多了,突出了“金砂”的颗粒状态,这说明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懂得了在河床上的淘金,这种经验被记录在了字体的流变中。战国楚简的写法比较随意,线条奔放,结体有序。

《六书通》中记载的“金”的各种写法,用各种不同方法表达了土生金的寓意。古人讲“吹尽黄沙始到金”,可见金的来之不易。这些写法中除了表达实用性的某种情境之外,也有一定的装饰的设计在其中。

小篆的“金”精简规范了写法,变得规整而对称。孙星衍的小篆“金”,秀丽端庄,笔画力度匀称,在转换方向中也透露着通达之感。

简书中的“金”学法多样,有的是字形摇摆,如同伸懒腰的人,如第一个包山楚简中的“金”。有的则如同醉汉走路,《里耶秦简》就表达了这种异趣。后面两个“金”笔画在整体上比较均匀,用笔用墨上有浓淡的不同变化。

隶书的“金”,形态更加稳定,上面的掠和波磔左右分开,体现了隶书“八分”的特点,如同古时候建筑的飞檐,有上扬之势。下面的横画大多分均布白,在纵向上排列。

曹全碑化点为横,整个字体妍丽多姿,笔画的细节中有力度的变化。张迁碑稍显厚重,笔法苍劲。唐玄宗隶书兼顾楷意,有力而不凝滞,波画透露才气。

魏碑中的“金”,“”掠和波”已经变成了“撇和捺”。左右展开如同翅膀,笔法有力而顿挫,有很强的力量感。泰山经石峪的金,还有很强的隶意,浑厚雍容,看似简单的笔画中有内在的韵味。

唐代楷书成熟,点画变的更加精妙,结体也张弛有度。汉字在楷书的时候已经完全成熟,一直沿用到现在。唐代楷书名家辈出,虞、褚、欧、薛各有所长。

褚遂良的“金”字,笔法清晰,力度变化多,充满筋的弹性。结体轻松自然。虞世南的则稍有收敛,更加严谨沉静。

行书笔法快速起来,产生形连之势,苏轼的“金”字形灵活,笔画有力,体现儒雅之气。米芾笔法多变,八面出锋;王铎结体紧凑,松紧自如。

草书的“金”大大减省了撇捺的舒展,简化为简单的一个小折,一笔带过。剩下的部分由连续跳动的笔法来完成,鲜于枢的冷静简约,陆游左顾右盼松紧得当。陆居仁笔法紧缩为一体,凝结而有深意。

字体和书体经过千百年发展而来,他们记录古人书写状态的变化,也承载着古人的精神世界。

点击下方链接,查看“千字文详解【金】

千字文详解【金】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2022 86年世界杯_世界杯预选赛阿根廷 - fjyfzz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